tumblr_odfr4zsmlx1qzoi5jo1_1280

戀愛是兩個人霎那之間一抹凝住了的空氣。

#關於愛情 實在是好難描寫的東西,看的人之所以投入/投射其中,因為之於我們的日常,沒人會給我們全景,不能看到置身其中的那段親密細緻,再漂亮的都變成了尋常。再者,心如鹿撞的霎那也是瞬間即逝,除非,你不斷愛上他他他和他,也就是,人們得靠投射喚回當初的感動。

《your story》/《惡人》OST
作詞:福原美穗 作曲:久石讓
It’s dark and cold, out where we stand alone
Beneath the ground, down deep the ocean
What have I done?
What have you done wrong?
Our deep embrace, will you remember?
The silence’s gone
There used to be an empty space
There was no fear there’s nothing to chase
Until you came and opened the way
And fear that loneliness will tear my heart away
Come stay and hear the hearts of melody
The warmth of skin, the gentle kisses
Could this be love?
Sometimes I ask, why things have gone so wrong?
I’ve waited long, believed for so long
My angel face, has slept with tears in her eyes
“Don’t leave me please”,
will I desert her how it was done?
She has no one, no place to go
She dreamed to have a place to belong
What we both long a place, sweet home
If I could un-wine the time and stay with you
Still dark and cold, out where we stand alone
Beneath the ground, down deep the ocean
We both have lied, and kissed a sad good-bye
Your deepest love remains in my heart,
how I love you so…

這些,都是愛情之中很深的刻劃。

 

*圖片: 翻自網絡,日劇《大人女子》劇照

〖閱讀筆記〗小川洋子的《文稿零頁日記》

File 1-9-16 11 14 05 pm

^書衣上有很大片苔蘚,和一個小洞,洞裏有一個肧胎。

跟過去讀過的小川洋子不同,這本都是零碎的日常事,沒有布局、沒有all round的research,只餘陰暗和不入流的日常,而且,一直反覆呢喃着,但又似跟過去讀過的小川洋子有着相同的氣息,既是延綿的對話,又是一人前的低語。

「我在八歲死了之後,到底去了哪裹?翻看著相簿,不禁思考著這個問題。難道沉入了水療天地的子宮浴深處?還是被海龜的海草纏住,游到遙遠的大海?不,應該像那個人說的,死去的我還留在我體內,我變成了死人和我在一起。」(頁149)

或許,主角有個親密的孖生姐妹,或者,一個重要的朋友,停留了在八歲之年,抑或,她八歲之後沒有當過自己。在這部日記裏,我們只能嘗試拼貼故事,但是否完整,無人知曉。

故事的組成,仿佛都是那些從遊走與觀察之後寫下的無所事事,還有過去的纏繞、對嬰兒的迷戀之類之類。在日記裏,沒有文學、沒有身影,僅有的是一點神經質。吃苔蘚的、往澡堂後跟隨陌生人回的主人公。

「終於和我尋找的嬰兒重逢了,他就是我以前丟進水井的嬰兒,是我的弟弟。是原本應該由我生下的孩子。不,是我自己。」(頁204)

「每個嬰兒都自由自在地忙自己的事。有的打呵欠,有的踼腳,有的縮嘴找奶喝,有的握緊雙拳,有的打嗝,有的睡覺。我丟進無花果水并的是哪一個孩子?和我長得一模一樣,八歲就夭折的女孩又在哪裡?嬰兒的哭泣相撲比賽時,差一點就被我抱走的嬰兒應該也在這裡。」(頁271)

這是她入侵學校的原因嗎?她入侵神社的嬰兒哭泣相撲大賽看到了過去是吧。

「我不禁想像。在陽光無法照到的深海,漸漸失去自我到底是什麼感覺。當尾鯺被消化,或是,當牠們被母魚的血液吞噬,頭部漸漸退化,領悟到再也無法恢復原狀時,是否感到絕望,還是心情平靜如深海的海底?至少希望牠們不曾感到疼痛,希望退化的過程一切順利,只覺得尾巴有點熱。頭部有點擠而已。我帶著這份祈願,漸漸進入夢鄉。」(頁277)

或許,只提日常是種內斂,抑或是種壓抑。

「『文章的節奏很緩慢,我看了之後,覺得心情格外平靜。配角的那個大嬸,就是割掉一個卵巢的那個大嬸特別有味道,她用肉臟換取了智者的靈魂。』

男人滔滔不絕。我不確定他談論的小說是不是我寫的,我記得好像有這樣的角色,但又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的事。

『你不必東想西想,繼續寫就對了。』」(頁174)

整個故事,只有這麼一段,是來自外人的描述,一直,主角都是以生活不能入流、學校入侵者、出版社概要員(這個,我看到後覺得很有趣,是一份替每部作品中肯地、不帶情感地寫出200字概要的工作,如果要為這本書寫概要,我會寫什麼?),主角,大約是個作家,看到與別不同的世界的作家,每個月都要生活指導員指導、讓生活回到「正軌」的作家。

什麼人需「正軌」上的生活?

為什麼人們需要「入流」?

何以把跟大隊不同的排斥?

不明,也沒解,社會就是這樣地一直運行着,不為誰個停下腳步。

PS.

「老婦人家很有錢,獨自住在名建築師設計的歐式房子內。房子內有拱形的露台和紅磚煙囪,院子裡有和植物園差不多的溫室。溫室的玻璃很多地方都破了,裡面的植物都枯死,像木及伊般的樹枝和樹幹糾結在一起。」(頁216)

這是小川的故事裏的尋常場景,《貴婦人A的甦醒》、《博士熱愛的算式》、《袐密結晶》、《無名指的標本》、《沉默博物館》⋯陰沉、崩壞、憂傷。

INFO|

文稿零頁日記》|小川洋子 著|王蘊潔 譯|麥田出版|2015年1月初版

[剪報]關於傳媒

 這是刊於《明周》的專欄,關於前線記者,簡言之:「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其實,為什麼在資本主義的香港,會有這種思維?有買有賣、不買就淘汰,我零可你說「是啊,我們不買報也不讀報了,傳媒?不用了。」 

creative product: the GOAT MUG

Screen Shot 2015-01-02 at 11.30.55 pm

這個山羊角咖啡杯,我簡直就是一見鍾情了!but⋯⋯等一下,未有成品的,想要?要待設計和開發的兩個單位 design studio Desnahemisfera 和 MyEqua在明早前籌到足夠的錢才會投產,若想要,大家先乖乖付鈔吧!對於只懂得「樓花」的香港人來說,「產品花」可以是新事物,跟賣樓花一樣,大家買的是設計概念,然後宣傳籌錢生產,萬一限時前籌不到錢,sorry,你不會收到成品,反之,送你一件作感謝。

流行的還有「還原XX」(例如八米厘膠卷和沖印術)、集資拍電影等等,賣的都是概念、信任和志同道合,這個銷售方法不錯啊,至少,付鈔的都是支持者,生產前後不用擔心銷量,如果真的籌不夠錢開發,也就是你的產品/概念行不通了,聽起來挺環保吧。

GOAT MUG: original goat story crafted into a coffee mug

別了叮噹(我的童年所餘無幾)

dingdong

為叮噹配上粵語的配音員林保全先生突然離世了,叮噹、栗頭老師、林元三、熊貓博士、飛影、紫龍⋯⋯我猜,小時候聽他多過聽我爸我媽。雖然,沒有林先生,我還是會看叮噹、IQ博士、成語動畫廊、幽遊白書、星鬥士星矢,不過,就是那麼的一把出色的聲音,陪着我走過童年,這把聲音,跟我一起成長,他扮演過的人物,告近了我好多,也啟發了今天的我,跟很多人一樣,林先生已悄悄然成為了我的好朋友。

林先生走了,我覺得叮噹也死了(被改稱「多啦A夢」時已死過一次),然後,我的童年仿佛也沒餘下多少了。尤其在風雨飄搖,生活裏充滿困迫之年,我們再失去一件美好事物。或者,所謂的失去,應該說成是剝奪,好東西一直被拿走,我們沒有留住其一的能力,是無力感,仿佛,我們一直都會被剝奪下去,往後的日子,只餘墜落直至粉碎。

今天也是bad news,沒想過2015會有這樣的開始,當然,我還滿有信心,這年裏好的事多於壞的事。

【食事】四大發明廚房倒下了

image旺角吃飯難,小店不多,或者人很多。元旦日走過砵蘭街,晚飯之選,2015年第一天發現關了一家,那「四大發明廚房」。

其實她是家蠻有趣的店,自助下單,八達通付鈔,原意應該是有齊粥粉麵飯吧。但店面太少而且格局奇怪、點菜介面難用(沒不能一目了然而是跳出跳入再出出入入)、八達通付款概念太新、沒有主打、經常轉菜牌而且沒啥選擇也是弊端,有時候走得太前不一定是好,這店好像不到一年,對不起,我也好久沒去,會掛念煎肉餅飯和黯然銷魂飯, 希望不是傘運把她打跨的吧。

學習編輯

多久沒上過課?學習是美事,可,現在要學的已夠多,生活在前,騰不出半點時間上課。那年,有位教授建議我學文化研究,說要給我寫推薦,說了幾遍,婉拒了,心裏話是「上學太奢侈,目前是餬口是養家也要還學費」,即使已還清學費,上學,於我,如今仍然很奢侈。

近天,有個舊同事學紅酒,她最愛喝酒;有個則說要考普通話基準試,在這之前,她已經考過通識科,還拿了個A,不過,她無心轉行教書,仍繼續賣文;然後,還有其他。

那麼,如果要學,學啥?哲學、中藥、營養、室內設計、舞台、編劇、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學、心理、電影⋯⋯還有很多,如果要學,不如學習編輯生活,例如這個編輯四堂課,最想學了,因為作為編輯,我的道行還未夠。

編輯很大也很小,編輯是一座橋樑。

有人說編輯決定一本書的生死;有人說編輯不過是一群浪漫文青苦工; 有人說……。
無論如何,沒有編輯就沒有書,沒有書就沒有知識傳播。
書的形式正在變化,傳統出版社或者要消失。
編輯角色卻永遠存在,因為,知識是一種需要。